很多美食让味蕾“快乐”的同时,也给身体带来了“残酷的伤害”,肥胖、血压高、血糖失控……
是什么让身体陷入危险?
01
(相关资料图)
食物里的“心脏杀手”
很多人都知道脂肪摄入过多,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,所以平时都不敢吃肥肉、内脏,自认为危险因素控制得很好。殊不知很可能掉进了零食中的“恶魔脂肪陷阱”,即反式脂肪酸。
1
“恶魔脂肪”究竟有多恶魔?
像沙琪玛、膨化食品等常见零食,看起来干巴巴的,但实际上含油量惊人,甚至可以直接点燃,并实现自主燃烧。
而且这些零食中,含有每年致死50万人、比饱和脂肪更可怕的“恶魔脂肪”,大大提高心血管疾病风险。
①每年致死50万人
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研究显示:每年因为摄入“恶魔脂肪”死亡的人数高达50万。同年,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不建议在食品中添加“恶魔脂肪”。
②比饱和脂肪更坏
肥肉、猪油等饱和脂肪含量多的食物,对血脂、心脑血管影响是比较明显的。而“恶魔脂肪”的危害更大。
研究发现,若每天摄入的总能量中有2%的能量来自于“恶魔脂肪”,冠心病的风险升高25%,心血管相关死亡的风险升高31%!
2
“恶魔脂肪”伤血管、损心脏
人工合成的“恶魔脂肪”——反式脂肪酸,可以增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,同时升高甘油三酯和脂蛋白的水平,破坏血管内膜完整性,从而引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、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。
人体不需要反式脂肪酸,它不存在最低的无害剂量,只要含有就有坏处,含量越高坏处越多。数据显示,高反式脂肪的饮食会增加21%的心脏病风险。
而芝加哥大学医学院和耶鲁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,限制反式脂肪三年或更长时间后,限制区生活的人与非限制区生活的人相比,因心脏病和中风住院人数明显减少,综合比较相差约6.2%。
3
“恶魔脂肪”如何分辨?
WHO建议,反式脂肪酸的总摄入量应限制在总能量摄入量的1%以下,即以2000卡路里的饮食量计算,反式脂肪酸的摄入量应低于2.2g/天。
购买包装食品时,我们可以看食品配料表——凡是含有人造脂肪、人造奶油、植物奶油、奶精、代可可脂、精炼植物油、起酥油、人造酥油、植脂末等的,均可能含有人工合成的反式脂肪酸,尽量少选。
另外,像油饼、油条等,往往是用植物油煎炸出来的,而植物油在高温状态下也会产生反式脂肪,所以油炸食品要少吃。
2
心脏健康“助力剂
从保护心脏的角度来说,推荐大家适量饮茶。
1
茶叶中的“神秘物质”,有助心血管健康
茶叶中富含黄酮类物质,它有抗氧化、改善血管内皮的作用,能辅助保护心血管。而且绿茶中的茶多酚,对预防肿瘤也有一定的好处。
但很多人在喝茶时,白白流失了这种物质,不妨看看以下两个小方法~
2
两个方法,获取更多黄酮类物质
①选对茶叶:绿茶黄酮类物质含量高
不同茶叶的黄酮类物质含量是不同的,节目组将5类茶叶送往实验室检测,结果发现,黄酮类物质含量为:绿茶(10.2%)>白茶(7.8%)>乌龙茶(6%)>红茶(5.8%)>黑茶(5.5%)。
②控制水温、冲泡时间:减少黄酮类物质流失
泡茶的水温控制在80~90℃左右,减少泡茶时间,有助于减少黄酮类物质流失。
来源:CCTV回家吃饭